无锡记忆:亭子桥的前世今生
亭子桥是架于运河上的一座古桥,是东郊进城的必经之路。无锡东城门在明嘉靖知县王其勤重修城墙前原名熙春门,此桥也命名为“熙春桥”。宋、元时代,这座桥还是一座木桥。相传木桥中央,有一座木结构的亭子,供走往行人避风雨和休憩。这只木亭的造型非常奇特,亭的顶层中央有一个空的小天井,形似现在惠山“华孝子祠”前那座四面牌坊一样,好像一个“井亭”。现在亭子桥附近有一个新村叫“井亭”新村,出典即源于此。
明初洪武年间(1368-1398),将原为木桥的熙春桥改建成石级拱形桥。明朝成化年间(1465-1487)和清康熙年间(1662-1722)两次重修,桥中央仍保留井亭。明嘉靖时“熙春门”改名为“靖海门”后,熙春桥因桥上有井亭,因此也改名为“亭子桥”,桥名沿用至今清乾隆十六年(1751),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。地方官为了方便皇帝御舟在运河中通行,无锡境内运河上的亭子桥、莲蓉桥、南门吊桥等,因桥洞高度不够,于乾隆十五年(1750)事先将上述诸桥抬高三尺,亭子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。乾隆六十年(1795)进行加固重修,桥洞运河两侧,都留出几十公分的石条,作为“牵道”,方便过往重载船只上的纤夫背纤行走。封建时代亭子桥东堍附近有一土墩,每年立春前,县衙门便要委派差役前去筑坛,作为“劝农坛”。在立春前一日,由知县率佐贰等属官,坐轿列仪仗出东门过亭子桥行迎春礼。辛亥革命后这一礼节便废除了。
清末民初,因为亭子桥周围水陆交通方便,桥的附近兴起了不少民族工业,如羊腰湾无锡第一家机械纺织厂“业勤纱厂”,桥北为当时无锡设备最好的铁工厂“工艺铁工厂”。工厂前的马路被命名为“工路”,这是无锡第一条马路。从此新建工厂陆续兴建,到1937年抗战前夕,较大的丝厂有如“隆昌”、“美新”、“嘉春”等,还有数十家中、小型丝厂,都开设在亭子桥附近。以前站在亭子桥中央,可见四周烟囱林立。抗日战争爆发,这里的工厂受到重大摧毁,关闭了很多。尤其是抗战八年中,日本侵略者封锁东门,禁止居民出入,原来商业不景气的东门更显冷落。抗战胜利后,东门虽然重用,但从东门到亭子桥带,仍是冷清,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,没有一家大菜馆,没有高档的旅馆,更没有一家戏院。
解放后,东门外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亭子桥曾是一些重要的商品供应基地,像“百货批发站”、“纺织品批发站”等,羊腰湾的仓储业也兴旺起来。当年的亭子桥经过了几次改造和扩建。1952年为了方便人力车、自行车、小板车过桥,将原来桥上的石级改为斜坡桥面。1968年拆除历经数百年的古石桥,改建为长22米、宽12米的单孔双曲拱桥。修建期正值“文革”高潮,工程结束后,桥名也适应那个年代需要度改名为“爱武桥”。1980年,为将原来东门外熙春街拓宽为“人民东路”,亭子桥改建成桥高282米,桥体加上延伸段长40米的钢筋混凝土的肋拱桥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交通运输繁忙,原桥又不适应了。
2002年再度扩建为40米宽的钢筋混凝土肋拱桥,成为市区交通最繁忙的桥梁之一。亭子桥是崇安区和南长区的分界桥,桥南为南长区桥北为崇安区。最后不得不提一件憾事。亭子桥东塊原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(1662-1722)的古庵,庵名“菩提庵”,古庵内原有一棵近3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。上世纪80年代初次拓建亭子桥时,市政当局为保护这棵古树,采取了一定措施。古树地处道路中间,施工部门为它四周建造了金属防护栏。最初儿年,这棵古树还是生机勃勃,夏、秋绿叶成荫,有几年还结0了银杏果实。随后这棵古银杏逐渐枯姜,最后竟枯死了。究其原因,竟是个别0人滥剥银否树树皮而造成的……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佛山市铝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
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松岗石泉铁坑工业区
电话 : 0757-85682587
传真 : 0757-85222053
手机 : 13927296893
邮编 : 528244
邮箱:gf1591@163.com
空调外机罩厂家的行业还很年轻,无数新品牌的崛起和旧品牌的发展,都影响着空调外机罩行业的未来。空调外机罩厂家需要更加努力,从厂家到经销商,把控每一个细节,将产品质量、服务品质、安装工艺等等努力地做好做优,从细节中为空调外机罩厂家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。
行业性垄断几乎是每一个新兴行业都会遇到的行业现象,互联网行业如此,同样在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空调罩行业也是如此。不过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,由于行业特质,空调外机罩并未表现出如同互联网行业一样的行业垄断,反倒是品牌众多,给人一种欣欣向荣,百花齐放的繁荣感。